前言
通过org.springframework.boot.autoconfigure.web.ServerProperties查看,其中包括属性tomcat、jetty、undertow三种服务器的设置,默认启用tomcat。
Tomcat 自身优化
# Tomcatserver: tomcat: uri-encoding: UTF-8 #最小线程数 min-spare-threads: 500 #最大线程数 max-threads: 2500 #最大链接数 max-connections: 6500 #最大等待队列长度 accept-count: 1000 #请求头最大长度kb max-http-header-size: 1048576 #请请求体最大长度kb #max-http-post-size: 2097152 #服务http端口 port: 8080 #链接建立超时时间 connection-timeout: 12000 servlet: #访问根路径 context-path: /son
比较重要的有两个:初始线程数和最大线程数。
初始线程数:保障启动的时候,如果有大量用户访问,能够很稳定的接受请求。
最大线程数:用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。
其它参数优化:
min-spare-threads:最小备用线程数,tomcat启动时的初始化的线程数。
max-threads:Tomcat可创建的最大的线程数,每一个线程处理一个请求,超过这个请求数后,客户端请求只能排队,等有线程释放才能处理。(建议这个配置数可以在服务器CUP核心数的200~250倍之间)
accept-count:当调用Web服务的HTTP请求数达到tomcat的最大线程数时,还有新的HTTP请求到来,这时tomcat会将该请求放在等待队列中,这个acceptCount就是指能够接受的最大等待数,默认100。如果等待队列也被放满了,这个时候再来新的请求就会被tomcat拒绝(connection refused)。
max-connections:这个参数是指在同一时间,tomcat能够接受的最大连接数。一般这个值要大于(max-threads)+(accept-count)。
connection-timeout:最长等待时间,如果没有数据进来,等待一段时间后断开连接,释放线程。
UnderTow优化
为什么要变成UnderTow?
我们在相同机器配置下压测Tomcat和Undertow,得到的测试结果如下所示:
Tomcat:
UnderTow:
内存使用对比:
结论:
Undertow在高并发业务场景中,性能优于Tomcat
实现方式:
POM文件移除tomcat换成underTow
<dependency>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 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web</artifactId><!-- 移除掉默认支持的 Tomcat --> <exclusions> <exclusion>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 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tomcat</artifactId> </exclusion> </exclusions> </dependency> <dependency> <groupId>org.springframework.boot</groupId> <artifactId>spring-boot-starter-undertow</artifactId> </dependency>
配置相关参数:
# 是否打开 undertow 日志,默认为 false
server.undertow.accesslog.enabled=false
# 设置访问日志所在目录
server.undertow.accesslog.dir=logs
# 指定工作者线程的 I/0 线程数,默认为 2 或者 CPU 的个数
server.undertow.io-threads=
# 指定工作者线程个数,默认为 I/O 线程个数的 8 倍
server.undertow.worker-threads=
# 设置 HTTP POST 内容的最大长度,默认不做限制
server.undertow.max-http-post-size=0
最后直接main 方法启动Springboot即可。